宗臣《报刘一丈书》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5-01-22 纠错

报刘一丈书

宗臣①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②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③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④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⑤,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彼将奈我何矣。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摘编自《明代散文选注》)

【注释】①宗臣:明代文学家,本文是作者给其父亲的朋友刘一丈写的回信。

②刺:谒见的名片。③相公:对宰相的称呼。④伏腊:夏天的伏日和冬天的腊日,是一年中的重大节日。⑤褊衷:狭隘的心胸。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私:偷偷地(给)

B.然后命吏内之 内:通纳,接收

C.他日来,幸无阻我也 幸:幸运地

D.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亡:通无,没有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作者坚持独立人格的一组是(3分)

①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 ②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

③长者谓仆能之乎 ④人生有命,彼将奈我何矣

⑤若有所追逐者 ⑥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

A.③④⑤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一丈来信不仅问候作者的父亲,还勉励作者要做到上下互相信任,才德与自己的职位相称,作者据此写了这封回信。

B.作者说他的才德与职位不符,这是他的自知之明;他认为上下互不信任的弊病在他身上很严重,则是对黑暗官场的反讽。

C.作者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个小官吏奔走于权门的丑态,通过这个典型人物,愤愤不平地揭露封建官场的丑恶。

D.刘一丈怀才不遇,作者也不受重用,是因为他们不趋炎附势。这表明,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在封建官场上是句空话。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3分) 。

(2)斯则仆之褊衷,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3分) 。

(3)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3分)

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C幸:希望。意思是:希望你不要阻拦我。该句前面有官人幸顾我,句中的幸,是幸而、幸亏之意。解答时,要结合前面的文意,把两个幸区别开来。

2.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紧扣坚持独立人格,逐一排查:①是作者自谦的话,他认为自己的才德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②说的是巴结权贵者的丑态;⑥是对长者刘一丈的希望。这三项与坚持独立人格无关,将其排除。

【误区警示】③长者谓仆能之乎是个反问句,意思是您老人家认为我能像某些人那样奔走于权门吗?作者的态度非常坚定:不能那么做!这个反问句是作者坚持独立人格的体现。考生容易将此项当做一般的疑问句,将其排除,这是该题要警惕的误区。

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归纳要点的能力。该项这是他的自知之明说法有误,作者说他的才德与职位不符,是自谦的说法。刘一丈勉励他要做到上下互相信任,才德与自己的职位相称,并不是说他才德与职位不符,而是希望他改善和上司的关系,争取得到升迁的机会。文章结尾说刘一丈抱才而困,表明上下相孚是他的切身体会,他希望作者吸取他的教训。

4.(1)且看当今世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回事吧,(某人)从早到晚骑着马,恭候在权贵家门口。

(2)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被上司喜欢。

(3)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你的才德,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抛弃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翻译句子的能力。答题要抓住关键词,踩上得分点,同时要紧扣文意,注意特殊句式,翻译时要适当增补词语、调整语序等。(1)孚,是前文上下相孚的缩写,候权者之门省略介词于,这两处要补全;日夕,不能望文生义,译为每天晚上,而应根据文意译为早晚;策马,意译为骑马即可,不必译为用鞭子打马。(2)斯(这就是)、仆(我),我狭隘的心怀是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反讽,要根据文意果断译出;见于,表被动,要调整语序,翻译成规范的被动句式。(3)亡(通无,不要、不用等)、长者(要译出表尊敬的称谓:老人家、您老、您等)、之(根据前文的意思,是才德之意,指代意义要明确)、轻(轻易)。

【参考译文】

在数千里以外,(我)时常收到您老人家的信,以此安慰我长久的想念,就很幸运了。何至于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该用什么来报答呢?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殷切,那就是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由此)可知老父亲想念您老人家有多么深切。

至于你信中用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有深刻感受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原本是我自己知道的。至于上下互不信任的弊病,则更是我身上最严重的。且看当今世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回事呢?(某人)从早到晚骑着马,恭候在权贵人家的门口。守门的人故意不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但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处于仆人和马匹之间,臭气熏着衣服,即使饥饿寒冷或闷热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请你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夜里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权贵家门口。守门人生气地说:你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就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客人来得这样勤!哪有相公这个时候出来会客的道理?客人心里感到受了耻辱,强忍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先前站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受宠若惊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坚决请求对方收下,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官人关照我!下次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得到相公的优待。

这就是所谓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一年四季除了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我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飞快地跑过去,就像后面也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被上司喜欢,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说些夸大的话:人生是命中注定的,别人能拿我怎么样呢。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该不会嫌我迂腐吧!家乡多灾多难,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怀才不遇,也使我悲伤而深有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你的才德,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抛弃啊,希望您放宽心吧!

点评内容

我要报错

点赞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