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马说》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2024-10-09 纠错

韩愈《马说》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古音为dn,今音为sh)。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 唐)或(韩愈文选)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阅读训练]

《马说》

1、 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2)流露作者怀才不遇之感和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是(不以千里著称的必然性)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2、文中的千里马有怎么样的特征?你认为应该怎么样去识别千里马(即人才)?

3、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千里马的遭遇的?它暗示了什么?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表达了作用怎样的思想感情?

6、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怎样的境遇?

7、一食或尽粟一石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目的何在?

8、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表达了作者哪几种复杂的感情。

10、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怎样?流露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第二段的四个不字的根源是什么?运用排比修辞方法的目的何在?

12、以我们熟知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言之有物,言之不序地谈一谈人才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阅读答案]

1、(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1)有两个特点:食量大和能够日行千里。

(2)首先要观察和辨别人的能力大小,然后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遇,在实践中挑选辨别人才。

3、(1)首先写了千里马辱没在奴隶人手中,至死而名不称的终身遭遇。然后写了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遭遇,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的待遇都办不到,最后写了千里马不被人理解,不被人赏识,反而被埋没摧残。

(2)暗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反而摧残埋没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没。

4、(1)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千里马被埋没摧残完全是因为没有伯乐发现赏识它。

(2)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的前提,立论的根据,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5、怀才不遇,愤世嫉俗。

6、这句话描绘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是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

7、(1)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目的是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与众不同,为下文食马者的无知表现做铺垫。

8、第一段的也:无限痛惜。第二段的也:愤怒、谴责。第三段的也:深刻的嘲讽。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感。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表达作者无限痛惜的情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顾惜?表达作者愤怒的谴责。

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作者深刻的嘲讽。

10、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喻指人才。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对伯乐有依赖的关系。没有伯乐的发现和常识,千里马就会被摧残和埋没。

流露作者怀才不遇,愤世嫉俗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11、源于食马者的无知。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不平之感,表达千万有才之士的悲愤。

12、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台于百万之师,求国于危难之中。

13、(1)提示了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使用人才,反而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

(2)在当今社会中,千里马(人才)非常幸运,每年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会。报纸、电视、网络等都有很多招聘广告,人才所面临的机遇很多,他们可以挑选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非常的自由。

二: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即使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⑷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⑹才美不外见 通现见 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 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 ⑾执策而临之:面对 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 、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遭遇(见课文)。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七、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八、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九、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十、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十一、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十二、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十四、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十六、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点评内容

我要报错

点赞推荐